中山大学在新型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新进展,显著提升LED器件效率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刘川教授、刘佰全副教授团队,在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核/壳型胶体量子阱技术,精准调控激子动力学,有效减少了激子复合缺陷、平衡了电荷注入、抑制了胶体量子阱之间的能量转移。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LED器件的效率,还成功将其与薄膜晶体管和电路板进行集成,实现了有源寻址,即“流水线”效果的显示。
胶体量子阱LED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晶LED,以其高色纯度、窄半高宽的电致发光性能和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在显示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团队通过深入探究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异质胶体量子阱对激子动力学的影响,揭示了激子产生与胶体量子阱壳层厚度之间的强依赖性。研究发现,在一定厚度范围内增加壳层厚度,可以显著提高辐射复合效率并降低俄歇复合,从而大幅提升胶体量子阱LED器件的整体性能。进而实现了高效率、高亮度和超低效率滚降的高性能。其外量子效率高达13.43%,电流效率达到9.20 cd/A,功率效率为6.04 lm/W。这些指标在二维纳米晶LED红光波段(600-700nm)中均为目前报道的最 高水平。此外,该器件在亮度从1000 cd/m?提升至10000 cd/m?的过程中,外量子效率仅从13.15%略微下降至12%,为目前已报道的胶体量子阱LED中最 佳表现。
通过与PEN柔性衬底结合,进一步实现柔性胶体量子阱LED,其外量子效率比之前报道的最 佳柔性胶体量子阱LED提高了40倍。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大电流TFT驱动电路,成功实现了单个或多个胶体量子阱LED的选通控制,实现了实现了有源寻址、即“流水线”效果的显示。这一成果不仅为胶体量子阱LED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未来显示和照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pplied Physics Reviews》上发表,论文题目为“Exciton control enables high-performance colloidal quantum well light-emitting diodes”,并被选为亮点文章(Featured Article)。
该论文第 一单位为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中山大学博士生胡素娟、东南大学博士生项文斌、中山大学刘佰全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 一作者,中山大学刘佰全副教授、刘川教授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其余合作者分别来自东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104265)和广东省科技计划(2022A0505020022、2021A0505110009)等项目资助。
LITEON光宝科技Q2营收新台币333亿元,税后净利31亿,季增30%作者:佚名 24-08-01
聚灿光电发布半年度财报,营收13.34亿元,净利同增351.03%作者:佚名 24-07-31
淳中一体化芯片为小间距LED显示走进消费市场打开新思路!作者:佚名 24-07-31
兆驰半导体:深耕 Micro-LED ,破解检测难题作者:佚名 24-07-30
韩国吉佳蓝公司中国总部项目签约落户无锡作者:佚名 24-07-30
安徽蘅滨科技年产5亿枚陶瓷基板项目签约落地池州作者:佚名 24-07-30
鸿利智汇又获得一项LED相关发明专利证书作者:佚名 24-07-20
引领教育现代化,纬而视COB LED 钻石硬屏点亮智慧校园新未来作者:佚名 24-07-03
好LED,能溯源|海康威视LED为何坚定地做产品溯源?作者:佚名 24-05-31
优酷发布首款激光+ LED 全色域光源投影Action作者:佚名 24-05-20
用“芯”开启LED显示新时代(上)作者:佚名 24-04-15
某自治县政府,以AOC LED显示屏实现会议室数字升级作者:佚名 24-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