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这预示着上海这座中国经济第一城,正式下场新型显示关键产业链的竞争。不过,大屏君却觉得,上海在布局新型显示上"起大早、赶晚集",已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上海显示产业的发展"历史比较坎坷"
全球显示产业进入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时代以来,上海的布局并不慢。可以说是中国领先,紧追世界一流。
大屏君记得,2003年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成立。其由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合资,注册资本500亿日元(上海广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5%,NEC持股25%)。目标是建设国内首条5代液晶面板产线——这是当时全球液晶显示最先进的世代线项目之一。夏普投资的全球第一条6代线,建成要等到2004年。而且,作为外资引进项目,达到当时全球最高量产线等级,已经是引进技术的上限。同时,因为是已有量产记录的规格,所以技术风险也比较小。
但是,这家足可以成为中国液晶显示摇篮的企业,却并没有走到今天。上广电NEC最辉煌的时候是2005年10月,其15英寸显示屏销量超过72万片,已占世界四成份额,位列世界第一。但是,此后在进一步的技术迭代中,其错失发展机遇——或者说,其主要投资者未能领悟液晶显示行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能密集、人才密集、投入密集、迭代迅速"的行业规律。加之与外资合作方的路径理念冲突,国外液晶面板厂商的集体打压与围剿,上广电NEC在2009年画上句号。

好消息是,2009年中航系收购上广电NEC,成为了今天的"深天马"。据大屏君了解,目前天马是全球中小尺寸半导体显示市场的领军者,特别是在新型车载市场位列市场份额第一。天马主要制造基地在厦门和武汉。虽然上海依然拥有产线和研发项目,但深天马的布局中心已经离开广电NEC的起源之地——上海!
上海在新型显示上的布局之早,还体现在另一家企业——和辉光电上:公司首期项目于2012年11月破土动工,是国内第一条、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第4.5代低温多晶硅(LTPS)AMOLED量产线。不过,在此后OLED技术在大陆大规模产能建设潮、技术迭代潮中,和辉光电并未能把握住领先机遇。其在规模上不及维信诺、京东方,在8.6代线投资上也落后下来,在印刷显示上布局不及TCL。
总之,大屏君对上海地区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始终有一种"起大早赶晚集"的感觉。上海显示产业链集中表现出在规模化竞争时代战略路径与投资强度过于保守,以及向上海之外扩张、引入新投资人方面的谨慎性。这使得一旦行业开始规模比拼,上海迅速失去了其在LCD和OLED上"先手入局"的时间优势。
聚焦新型显示,上海应该"急迫"起来
《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主要瞄准Micro LED、硅基OLED、柔性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路线,从材料、设备到量产进行深度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