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再现涨价,行业市场或酝酿深层次调整

四季花开 2025-08-20

    进入8月中旬以来,LED行业再次出现厂商批量涨价事件。木林森、Kinglight晶台、芯瑞达等企业部分产品价格有5-10个百分点的提高。据悉,这是继今年3月份多家企业集中涨价之后,行业迎来的新一轮涨价潮。

    “集体”涨价,三大特点值得关注

    这一轮LED行业涨价的理由与3月份情况类似,都是“上游原材料”涨价。具体而言则是金、银、铜等金属涨价,以及PCB涨价。有行业人士表示,所谓PCB涨价,更多也反映了金属铜价格的上涨。持续发展的汽车电子、人工智能(AI)等行业,加大了对中高端覆铜板和PCB的产能消化,这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持续涨价提供了基础。亦有研究认为,伴随金银铜价格上升,这些金属在PCB中成本占比可高达25-40%。

LED再现涨价,行业市场或酝酿深层次调整

    除了涨价理由延续3月份的“原材料”原因之外,这轮涨价也与3月份相似,都集中在“中游产业链”。虽然LED行业的中游产业链技术集中度相对较高,比下游终端产品“门槛更高”,但是近年来LED行业上游晶圆、中游封装和下游终端之间泾渭分明的“分工路径被持续打破”:一方面,上游企业如三安光电等涉足封装产能;另一方面,下游终端企业如洲明科技等自建封装产能,面向COB、MIP实现“长链”技术升级,这挤压了单纯中游封装环节企业的成长空间。

    同时,中游市场可谓“两头在外”,自身价值链更短,对于上游成本变化的吸收能力也更差。这进一步导致,当行业整体成本走势出现波动时,中游封装产业链更容易率先出现“变化”。

    另外,就涨价的产品规格而言,今年以来,依然主要集中在相对成熟、间距指标也相对更大的产品上,例如大于P1.5间距的产品。这是因为,这些成熟产品此前连续十余年的价格下调过程,让其“毛利”本就较低、企业内部吸收成本上涨的能力更差;且间距规格越大,PCB等部件的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的成本占比也越高。相反,P1.0以下微间距产品,LED灯珠数量更多、加工精细度更高、单位显示面积每一个工艺环节的“数量规模”与“技术难度”也更高,这稀释了原材料在最终成品价格中的占比。

    即整体上,2025年以来LED行业的涨价具有:成熟产品涨价、原材料涨价、成熟产业环节涨价等三大特点。显然,这种涨价模式,暂时不会影响LED行业前沿性产品研发和创新,不会影响行业中高端产品通过降低成本持续扩大市场规模。但是,这种以“成熟”二字为标志的涨价,却必然影响行业的未来成长格局。

    成熟产业环节需要构建更丰富的竞争力

    “成熟产品和成熟产业环节,需要走出内卷式竞争!”这是一位LED企业高管给出的建议。在他看来,LED产业“成熟品类端”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竞争高度同质化;第二是供给过度分散,尤其是中下游厂商数量众多,这与成熟产品技术门槛更低有密切关系;第三是行业在相关产品上的研发创新投入不足。

    以上三个原因,导致长期以来成熟产品更容易出现“竞相降价”的内卷式竞争,自身对成本变化的容错能力显著不足。一旦上游材料价格波动,为了避免价格倒挂,行业企业就需要上调价格。尤其是在成熟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日渐缓慢,甚至进入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价格内卷往往也带不来增量,产生的后果只是“牺牲了行业成长性”。

LED再现涨价,行业市场或酝酿深层次调整

    特别是对于中游封装产业,近年来在成熟产品上的压力持续增加:第一,上文已经提及,上游晶圆和下游终端企业向中游延展产业链能力,挤压了纯中游企业的生存空间。

    第二,Mini LED背光液晶显示的兴起,大力推动了新一轮以背光灯条或模组为核心的中游产业链扩产。即此前服务于液晶背光的LED中游企业、液晶显示面板企业、模组企业、整机代工企业,纷纷进入Mini LED灯条灯板市场。这显著影响了传统LED封装环节的产业分布与竞争结构,带来了新的潜在市场压力和挑战。

    第三,LED显示产品发展日益向面板化升级。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场规模持续大幅扩张的COB品类,进一步打破了中游封装与下游整机之间的“分界线”——虽然面板化的COB等产品强化了封装环节技术含量,却推动了终端品牌策略分化:一些品牌,如ICT企业,直接采用OEM模式,相当于COB中游企业向整机端延伸;另一些企业,如传统LED直显头部品牌则更愿意自建COB模组产线,实现中下游彻底融合。

    LED直显面板化的本质是“下游终端技术空间被压缩”。这使得有实力的中游和上游企业能够“一条龙到家”式的做强做大;同时也迫使想要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下游终端企业,必须向中游市场扩张。业内人士认为,未来P2.0以下间距产品都会“面板化”,这也意味着这一规格内的分立器件封装企业的市场机会将不断被压缩。

    “如果没有抓住COB这样的新型增量产品、没有开发出微间距等高端品类、没有进入液晶背光市场,而只是在成熟的LED分立器件上做功夫,那么这些企业就必然会看到一条‘越走越窄’的未来之路”!业内专家表示,“涨价”是消化成本增长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案:长期看,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产品供给、挖掘和进入新的市场空间,实现更高溢价或者在更长产业链价值下的成本自我消化能力,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选择。

    “长链”是新时期LED行业企业的必然选择

    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行业涨价,根本原因在于此前一段时间行业过度内卷的价格竞争,牺牲了很多成熟品类、成熟产业环节的“价格缓冲”空间。对此,长期看需要相关企业通过增量的方式改善自身“成本空间冗余”。

LED再现涨价,行业市场或酝酿深层次调整

    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国内LED产业链虽然庞大,但过于分散。行业整合度不足是造成过度竞争的关键原因之一。行业整合度不足也导致很多企业缺乏规模效益、缺乏产业能力的纵深空间。大量企业分散在不同产业环节,却从事着高度同质化的成熟品类竞争,客观上导致了行业竞争中“容错”能力的大幅下降。

    即是说,LED行业的基本面是:虽然有一些足以笑傲全球市场的龙头,但更多的是“过度分散”造成的“大而不强”格局。未来,行业中的强势企业,或通过并购、或通过自我扩张,实现进一步“长链”生长,建立起更为综合化的竞争力,是很多专业人士所期待的事情。通过“长链”,实现更大的价值空间开拓,也是成熟品类和产业环节,摆脱对原材料成本过度敏感状态的唯一路径。

    因此,2025年以来,LED行业成熟环节和产品为主的涨价潮,既是短期成本压力的传导,更是行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再次外在显现。它清晰地提示着,在原材料波动与产业链环节的边界持续重构等双重挑战下,依赖单一环节或同质化成熟品类的企业生存空间正被持续压缩。构建“长链”能力、打破内卷、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已非单纯的发展选项,而是关乎行业格局重塑与企业存续的必然抉择,也是实现从LED产业从“大而不强”向“既大且强”跨越的不可回避的任务。

分享到:
大家在说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一图读懂洲明科技2025年半年度报告一图读懂洲明科技2025年半年度报告作者:pjtime资讯组  25-08-18
视爵光旭152㎡LED大屏助力世界之窗视爵光旭152㎡LED大屏助力世界之窗作者:pjtime资讯组  25-08-13
投影 | 智慧家庭 | 商显 | 188金宝慱图片 | 会议/监控
电话:010-8275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