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深喀一家亲,光峰科技中秋助农走进新疆喀什

佚名 2025-09-29

    光峰科技中秋助农项目的第三年,我们跨越五千多公里,从南海之滨的深圳,来到了壮美辽阔的新疆喀什。

    喀什是深圳对口援疆城市,自2010年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整整十五载,从深圳湾到帕米尔高原,山与海的情谊日益深厚。科技、文化、产业、人才交流持续深化,共同谱写出“深喀一家亲”的温暖篇章。

    我们此次的目的地,是喀什的帕哈太克里乡——一个在深圳援疆支持下精心打造的“乡村振兴小镇”。

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乡

    帕哈太克里乡位于喀什市西南部,总人口约1.8万人。虽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但得益于帕米尔高原的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也为水稻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水资源充沛并没有让这里的稻米产业一蹴而就——大片耕地属于盐碱地,土壤盐碱化严重。数据显示,当地土壤盐分含量最高达39.7‰,甚至比海水还要高出9.7‰,这曾让耕地产量长期低迷。

帕哈太克里乡盐碱地

    盐碱地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在我国,除了18亿亩耕地外,还有15亿亩尚未有效利用的盐碱地。若能在新疆探索出可行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其价值不可估量。

    2018年,带着治理盐碱地的使命,一支深圳农业科技团队来到这里,引入了海水稻(耐盐碱水稻)项目。他们与当地村民携手,经过多年持续的种植改良和生态布局,耕地质量显著提升,产量稳步增长。到2021年,全乡已有2549户村民参与,1.3万亩盐碱地撒下了改良海水稻的种子。

    如今,这里的水稻亩产已从最初的200余公斤,提升至最高853公斤,成功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

从荒芜的盐碱地到丰产的稻田

    帕哈太克里乡完成了从盐碱荒地到远近闻名的 “塞上粮仓” 的华丽转身,当地村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深圳科技帮扶的强大力量。

帕乡当地村民直播销售大米

    作为扎根深圳的科技企业,光峰科技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贡献社会价值视为重要使命。

    今年,我们与当地海水稻项目团队取得联系,启动了2025年“光峰科技中秋助农”行动,通过采购上千份海水稻和当地特色农产品,以消费帮扶的形式,为解决产品销售难题贡献一份力量。

    中秋前夕,一袋袋新鲜出产的新疆大米和特色农产品,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深圳光峰科技总部与光峰创智谷,送到了每一位光峰小伙伴的手中。

    这不仅仅是一份来自喀什的中秋好礼,更承载着科技助农与消费助农的双重意义,将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传递到我们每个人心中。

在领取过程中,小伙伴们纷纷感慨:

    “第一次知道新疆也盛产大米,以后要多关注新疆的农产品!”

    “盐碱地也能种出这么饱满的大米,太不容易了,很高兴能为乡村振兴出份力。”

    “新疆人美、景美,农产品更美,愿深圳与喀什情谊长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助农行动获得了喀什市农业农村局的认证。经统计,光峰科技的这批采购预计将带动帕哈太克里乡23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切实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能量。

一份大米,连接的不只是深喀两地的味蕾,更是一份跨越山河的牵挂与担当。

    光峰科技以“科技之光”照亮创新前路,也以“责任之心”温暖社会角落。我们相信,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的突破与商业的成功,更在于能否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赋能每一片需要帮助的土地。

    未来,光峰科技将继续秉持“科技向善”,在创新前行的同时,不忘脚下热土,让科技的温度,持续浸润更多需要照亮的地方。

    情系深喀,爱满中秋。

    愿每一份努力,都能化作滋润边疆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共同发展的时代江河。

分享到:
大家在说
发表评论
推荐阅读
投影 | 智慧家庭 | 商显 | 188金宝慱图片 | 会议/监控
电话:010-82755684